欢迎访问康语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康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一站式康复训练服务
15060056792
早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游戏治疗就已经诞生,最初被应用于儿童心理治疗当中。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游戏是他们定义世界的方式,是他们的一种语言。通过可触及、可操作的游戏形式,让儿童体验和感受游戏,从游戏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自信感,学到本领。
儿童能从游戏活动中获得什么呢?通过对历年游戏治疗应用于儿童语言障碍的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出了若干个主要疗效因子:
1 增加康复动机,提升配合度,提高治疗效率,积极主动参与语言类互动; 2 解决情绪问题,减少行为问题,促进活动过程中配合度,增强对情绪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3 创设语言应用的自然情境,促进治疗目标的泛化,提升儿童在生活中的语言应用能力等。
目前针对儿童的小组游戏训练参差不齐,家长们需要理性区辨。对于当下能力发展较弱的儿童,不建议一下子进入到十几、二十几个儿童的托管环境中,进入小组游戏的过程需有一个合理的过渡阶段。
例如,可以从与2个伙伴互动的小组活动继而过渡到4-6人的小组活动,最后再过渡到更多伙伴的小组游戏环境。这样的一个进阶阶段安排有助于在人数较少的小组课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儿童习得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基于儿童最近发展区,塑造儿童听集体指令、集体安坐、集体规则的能力,帮助儿童能力提升的康复师也能够较好地针对儿童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助力儿童更快成长。
同时我们知道,家庭和学校环境对于儿童而言是待得最久的环境,儿童的成长需要家长和康复师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将儿童习得的技能维持和应用得更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开展言语游戏活动有诸多益处,但对于“如何与儿童进行有效游戏互动”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面露难色:孩子常常因为多训练了几个回合,就不感兴趣甚至排斥,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呢?
1 训练内容设置是否符合儿童能力; 2 训练的形式是否有趣; 3 训练的结果是否利于儿童泛化。
我们可以从以上3个角度来思考言语游戏的设置,遵循儿童最近发展区原则,根据儿童下颌、唇、舌、气息方面的障碍进行相应的游戏训练,如:康语《言语游戏手册》中的“小小搬运工”、“美味的果酱”、“我们来拔河”等口部运动训练小游戏。同时还可以从20组音系(如:音系u/i/b/p/m/f等)的角度出发,设置发音训练小游戏。在儿童习得基础发音后,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儿童发音的泛化,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习得语言的使用和恰当的社交。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又不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么多训练,哪些是适合我的?我在家有哪些游戏可以进行?”针对这个问题,若儿童目前已在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家长可以结合康复师的授课建议进行游戏活动的设置;另外,今天我们也将以p音系为例,分享两个家庭言语小游戏,帮家长轻轻松松地训练,让孩子开开心心地练习。
1 口部运动训练小游戏 游戏名称:让纸片飞 训练目标:提升儿童双唇力度和闭唇吹气能力。 物料准备:纸片(5张)、桌子(1张)、儿歌。 游戏步骤: (1)妈妈与儿童并排站在桌子边上,爸爸将纸片分发给妈妈和儿童,妈妈先示范“用嘴唇抿住纸片”; (2)妈妈和儿童都抿住纸片,当爸爸说“开始”后,双方用力将口中的纸片喷出; (3)纸片飞得最远的一方将获胜。游戏结束后,给予儿童正强化,如:儿童喜欢的零食、玩具。 △图源水印,侵删 温馨提醒:可适当调节纸片的大小、厚度等。
2 气息训练小游戏 游戏名称:大螃蟹过小河 训练目标:提升儿童对于音系“爬(pa)呀爬(pa)”的发音泛化;提升儿童的身体协调性。 物料准备:彩色胶带,蜂蟹头饰若干,小零食。 游戏步骤: (1)爸爸提前用彩色胶带在地面上平行的贴两条代表小河的区域; (2)妈妈和儿童带着螃蟹头饰,站在胶带外准备游戏; (3)妈妈与儿童面对面蹲着并双手十指紧扣,一起横向行走模仿螃蟹,协作过河; (4)在游戏中,家长与儿童一起念口令“爬呀爬,爬呀爬,爬呀爬呀过小河”(爸爸引导儿童发音); (5)当儿童爬到对岸后,奖励小零食。 温馨提醒:在游戏的最后,家长们要记得及时表扬和鼓励小朋友哦;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会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遇到的问题亦有所不同。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当下的能力水平,结合康复师专业的评估和建议,针对性设计适合儿童的训练方案及游戏内容。 同时也特别提醒各位家长,所有的训练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儿童对新事物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康复师的训练很重要,家长们在家的训练更是必不可少。在此,我们希望各位家长每天能抽出30-40分钟的时间,用心地陪儿童一起训练,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