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康语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热推信息 | 网站地图 | XML |
成都自闭症

康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一站式康复训练服务

预约体验热线:

15060056792

自闭症康复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康语动态>>行业新闻

发育迟缓孩子有畏难行为,怎么办

2022-11-02 15:52:24
105 次

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在进行康复项目时,小朋友不配合,拒绝执行发出的指令。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孩子可能会说:“不要”“不知道”,语言能力还需要发展的孩子可能会哭闹、把卡片或者物件扔到地上、甚至跑开。这时,有的家长会说:“是畏难在作怪。”

 

什么是畏难?

从应用行为分析的角度上分析,在以上情境里,项目不一定是难的,但是“做项目”对孩子来说一定是厌恶刺激、是不想做的事。这一系列行为的功能是想要避开或者减少令其感到厌恶的刺激,也就是社会负增强,或者说是逃避强化。

src=http___ss2.meipian.me_users_251039423_origin8fc4fc18be38c69805ff710fe62b2b59.jpg_meipian-raw_bucket_ivwen_key_dXNlcnMvMjUxMDM5NDIzL29yaWdpbjhmYzRmYzE4YmUzOGM2OTgwNWZmNzEwZmU2MmIyYjU5LmpwZw.webp.jpg

 

那么,要怎么处理畏难行为?

首先,从前因的角度来说,要反思:这个项目对孩子而言是不是真的很难?

1、真的难

如果某个项目对孩子来说任务要求过高、操作过于复杂,或是节奏难以跟上时,孩子有可能会因为感到难以完成而抗拒完成项目。

比如,小明是一个只具备单字仿说能力的孩子,爸爸却要求他完整复述长句时,小明则可能会拒绝执行这个指令。

因此,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技能水平进行充足的了解,确定项目难度是否适合孩子。如果孩子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我们可以将项目进行拆解、细分阶段,或是先完善孩子的先备技能。

2、不算难,但是量多

如果某个项目实在做了太久,或者回合数确实过多,孩子有可能会因为持续时间过长、想要休息而抗拒完成项目。

比如,小明具备一步大动作模仿的能力,但是在爸爸某次连续1小时的一步大动作模仿的训练之后,小明感到非常疲惫。因此,之后每次开展一步大动作模仿的训练项目时,小明都会哇哇大哭。

所以,我们在项目安排上要难易结合,更要劳逸结合。单个项目可以持续训练,但是需要把控训练的时长,从而避免因一个项目做太久导致后面孩子看到这个项目都感到害怕的地步。

3、不算难,量也不多,但没对过

如果孩子缺乏反应正确的体验,可能会导致其缺乏信心,甚至习得性无助,也就是被养成了“我之前都做不好,这次肯定也做不对,我不想做了”的思维,因此抗拒完成项目。

比如,爸爸给小明做区辨水果的项目时,只是不断地发指令:“不对,再来一次,找一找苹果”,却没有及时给予辅助。小明总是拿不对,所以在爸爸再一次发指令的时候他开始嚎啕大哭。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的提供辅助,帮助孩子拿对,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辅助等级随着孩子的完成情况及时增减,逐步达到独立完成的目标。

4、不算难,量也不多,但是无聊

如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让孩子感兴趣的互动,一直是古板和无趣的状态,孩子也会因为感觉无趣和无意义,因此抗拒完成项目。

比如,爸爸每一次都是严肃的发指令,做对了就给个代币,集满了就给个玩具,小明觉得“做对了也没意思,不想做了”,所以把卡片扔到了地上。

因此,我们可以在回合间穿插一些有趣的互动,改善语音语调,提高亲和力。

 

其次,从后果的角度来说,要明确:这个项目对孩子而言是不是真的要做?

1、真的要做

如果孩子之前被养成了逃避的习惯,但家长和康复师都觉得这些项目是可以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从强化频率或是强化物的等级上着手,提高孩子的操作动机。同时结合及时的辅助,帮助孩子建立“我能做好,而且做好之后有奖励”的意识。

比如,小明喜欢吃零食,日常吃不到。但是在区辨生活用品这个项目里,每一次拿对了卡片,都可以吃到不同的零食,小明很喜欢这些零食,所以也很乐意去做这个项目。

强化频率和强化物等级也可以和代币制度相结合。每一个孩子都会设计专门的强化计划表,所以这也需要康复师和家长进行共识。也可以使用行为动能,通过先要求孩子执行精熟的指令,建立一定的惯性,然后再要求孩子完成目标项目。

精熟的指令是指孩子之前学会了并且能100%独立执行正确的指令。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几率顺序只增加了孩子执行目标指令的概率,并不能保证孩子的完成是100%正确的。

2、不做也行

如果孩子确实不想做,平时也挺配合的,只是当下状态不佳(生病或是缺乏睡眠等身体不适导致的),所以抗拒,家长和康复师都觉得可以适当休息一下,那么可以教导正确的提要求。休息的时间需要共识,实际操作中也可以使用计时器帮助孩子理解“休息时间结束了,要继续做项目”。

比如,小明发烧吃了消炎药,做了几个回合之后想睡觉,不想继续,康复师和家长商量后决定今天的项目全部结束,直接休息。此时可以让孩子使用恰当的方式提要求,然后让孩子休息。

提要求的方式包括口语提要求和非口语提要求。口语提要求,要根据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设置,比如“休息”“我要休息”,但不能只提“要”,必须明确目标主体。非口语上,可以事先准备图片,让孩子出示图片进行提要求。

 



标签

近期浏览: